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材料检测
涂料防蓝光涂料检测

涂料防蓝光涂料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8 11:06:39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涂料防蓝光涂料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涂料防蓝光性能检测全解析:原理、方法、标准与要点

随着电子屏幕的普及,蓝光对视力的潜在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防蓝光涂料作为一种应用于屏幕保护膜、眼镜镜片、特定电子设备外壳甚至室内墙面(尤其在儿童房或工作室)的功能性材料,其核心价值在于选择性过滤或反射有害蓝光波段(主要是400-450nm的高能短波蓝光)。然而,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一款涂料的防蓝光能力?本文将深入解析完整的检测流程与关键考量因素。

一、 防蓝光原理与核心检测目标

  • 蓝光来源与影响: 自然光与人造光源(尤其是LED屏幕)都包含蓝光光谱。过量高能短波蓝光被认为可能干扰人体昼夜节律、引发视疲劳甚至对视网膜造成潜在损伤。
  • 涂料作用机制:
    • 吸收型: 涂料中添加的特殊光吸收剂选择性地吸收特定波段(如400-450nm)的蓝光,将其转化为热能消散。
    • 反射型: 涂料中的微结构或反射材料对特定蓝光波段进行反射。
  • 核心检测目标:
    • 防护效果: 衡量涂料使多少目标蓝光能量被阻止(吸收或反射)无法透过涂层的程度。
    • 选择性: 能否精准针对有害蓝光波段,而尽可能少地影响其他可见光波段(尤其是450nm以上对视觉和色彩感知重要的蓝绿光),避免导致严重的偏色或亮度损失。
    • 透光性: 在保障防护效果的前提下,整体可见光的透过能力(关系到视觉清晰度和舒适度)。
    • 稳定性: 防护效果在不同使用条件(光照、温度、湿度)和时长下的保持能力。
 

二、 核心检测方法与解读

  1. 光谱透射比测定(核心方法)
    • 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原理: 测量特定波长光线(通常覆盖380-780nm可见光范围)穿过涂覆样品的比例(%)。
    • 关键步骤:
      • 制备标准化的透明基材(如玻璃片或PC片),精确涂覆待测涂料样品并充分固化。
      • 将涂层样品置于仪器光路中。
      • 扫描记录其在可见光波段(特别是380-500nm)每个波长点的透射比(T(λ))。
    • 输出: 透射比光谱曲线图(横轴波长λ,纵轴透光度T%)。
    • 解读核心指标:
      • 蓝光加权辐照透射比: 目前最广泛认可的综合性防护效果指标。计算公式通常为:
 
 
 
 
Tₘₐₓ (Blue Light) = Σ [τ(λ) * B(λ) * Δλ] / Σ [B(λ) * Δλ] (通常在380-500nm区间计算)
 
 
 
* `τ(λ)`:样品在波长λ处的透射比。 * `B(λ)`:特定蓝光危害函数权重因子(关键点:不同标准采用不同的B(λ)函数,反映蓝光对视网膜或节律影响的生物效应权重)。 * `Δλ`:波长间隔(通常取1nm或5nm)。 * 特定波段透射率/阻断率: 例如: * 400-450nm区间平均透射率 / 阻断率 (阻断率 = 100% - 平均透射率)。 * 415nm峰值蓝光透射率。 * 可见光透射比: 整个可见光谱(380-780nm)的加权平均透射比,反映涂层整体透光性。 * 光谱曲线形态: 观察曲线在蓝光波段的“凹陷”陡峭程度和范围,判断其防护的选择性。陡峭快速的下降意味着对邻近无害波段影响小。

2. 光谱反射比测定(辅助方法)
* 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备积分球)。
* 原理: 测量特定波长光线被涂层样品表面反射的比例(%)。
* 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反射型防蓝光涂料或评估涂层表面反射特性对整体光学性能的影响。
* 输出: 反射比光谱曲线图。

  1. 蓝光防护因子测定(相对方法)

    • 设备: 专用蓝光防护测试仪(通常采用特定LED光源模拟屏幕蓝光)。
    • 原理: 直接比较光线穿过未涂覆基材和涂覆样品后,到达传感器的蓝光能量强度。
    • 计算:
      蓝光阻断率 (%) = [(E₀ - E) / E₀] * 100%
      • E₀:未涂覆基材透过的蓝光能量。
      • E:涂覆样品透过的蓝光能量。
    • 特点: 操作相对简便快速,但结果高度依赖于仪器所用的特定光源光谱(与真实屏幕或光源可能有差异),且缺乏精准的光谱选择性信息。可作为初步筛选或快速比较,但不能替代光谱透射比法的权威性。
  2. 环境可靠性测试(耐久性评估)

    • 目的: 评估防护效果随时间、使用环境变化的稳定性。
    • 常见项目:
      • 光照老化测试: 模拟长期光照条件(如氙灯老化),测试后重新测量光谱透射比变化。
      • 高温高湿测试: 模拟湿热环境(如85℃/85%RH),测试后评估性能变化。
      • 耐擦拭/耐磨测试: 评估涂层在日常清洁或摩擦下的防护性能保持能力。
      • 化学稳定性测试: 如耐汗液、化妆品等。
    • 评价标准: 测试前后关键参数(如蓝光加权辐照透射比、特定波段阻断率)的变化应在可接受范围内(通常由产品规格或相关标准规定)。
 

三、 关键标准与技术规范参考

  • 国际/光学基础标准:
    • ISO 12312-1:2022《眼面部防护 太阳镜和相关护目镜 第1部分:通用太阳镜》:虽然不是专为涂料制定,但其附录F定义的蓝光加权辐照透射比(Blue Light Transmittance τblue)计算方法(基于视网膜蓝光危害函数B(λ))被广泛借鉴用于评价蓝光防护产品的防护效果等级(类别0-4)。这是目前最科学、最被广泛认可的评价框架。
    • ISO 8980-3《眼科光学 未切边毛坯眼镜片 第3部分:透射比规范及试验方法》:包含透射比测量的详细方法。
  • 国内相关标准与规范:
    • GB/T 38120《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这是专门针对蓝光防护膜的重要标准,明确规定了蓝光防护膜的分类、要求(包括光谱透射比要求、蓝光防护性能要求、光安全要求等)和试验方法(核心就是光谱透射比测量及蓝光透射比计算)。这是评价防蓝光涂料性能最直接相关的国内权威标准。
    • GB/T 2680《建筑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提供透明材料光学性能测量的基础方法。
    • QB/T 2506《光学树脂眼镜片》:包含树脂镜片光学性能(如透射比)测试方法,可供参考。
  • 电子显示相关标准:
    • IEC/TR 62778《光源和光源系统的蓝光危害评估应用》:提供评估光源蓝光危害的基础方法。
    • T/COEMA 001《显示屏幕视觉健康要求》 / SJ/T 11666《液晶显示器件 第6-1部分:视觉健康测试规范》 等:关注显示设备整体的光健康要求,其测试方法中可能包含对滤光组件(如涂层)性能的评估环节。
  • 注意事项: 应用场景不同,适用的核心标准侧重点也不同(如眼镜片更侧重ISO 12312-1和GB 10810系列,屏幕膜更侧重GB/T 38120)。
 

四、 检测报告解读与注意事项

  1. 认准核心指标: 蓝光加权辐照透射比(τblue) 是判断防护效果等级(如根据ISO 12312-1或GB/T 38120定义的类别)的关键科学指标。务必要求提供依据标准(如ISO 12312-1:2022附录F或GB/T 38120)计算得出的τblue值。警惕仅标注“防蓝光率XX%”但无依据、无光谱图、无明确波长范围的产品。
  2. 看懂图谱: 要求查看完整的光谱透射比曲线图(380-780nm)。重点关注:
    • 400-450nm波段是否有明显的吸收谷?阻断效果如何?
    • 曲线在450nm后是否快速上升恢复到较高透光水平?这关系到色彩保真度和视觉舒适度。
    • 整体曲线是否平滑?异常的尖峰或低谷可能意味着工艺问题。
  3. 平衡防护与透光: 高阻断率往往伴随低可见光透射比(偏黄)和色彩失真。评估时需结合应用场景(如夜间护眼模式可接受低透光高阻断,日常使用则需平衡)。关注可见光透射比(VLT)
  4. 明确测试条件:
    • 基材: 测试是在什么基材上进行的?结果可能受基材影响(如玻璃vs塑料)。
    • 涂层状态: 是单层涂层还是与其他层复合的状态?厚度是否明确?
    • 设备与校准: 检测机构使用的设备和校准状态是否合规?(优先选择具备CMA/CNAS资质的检测机构)
    • 判定依据标准: 报告是基于哪个具体标准进行测试和判定的?是否符合目标应用领域的法规要求?
  5. 警惕夸大宣传:
    • 100%防蓝光不可信: 完全阻挡所有蓝光(380-500nm)必然导致严重失真和极低透光,不实用。
    • “护眼”无法检测: “防蓝光”≠“护眼”。舒适度、视疲劳缓解等主观感受无法通过单一光学指标完全量化。
    • 区分波段: 明确防护是针对哪个有害波段(通常是400-450nm),而非整个蓝光光谱(380-500nm)。
  6. 关注时效性与耐久性: 防护效果是否会随着使用时间(光照、擦拭)而衰减?报告是否包含老化测试数据?
 

结论:

科学评价防蓝光涂料的防护性能,光谱透射比测定结合蓝光加权辐照透射比计算(依据ISO 12312-1或GB/T 38120等标准) 是基石和黄金标准。清晰的透射光谱图揭示了防护的选择性和整体光学特性。解读检测报告时,必须关注核心指标的科学依据、光谱形态、透光平衡、测试条件与标准符合性,并警惕脱离科学依据的过度宣传。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应优先考虑能提供由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包含完整光谱图和明确依据标准计算的核心参数(τblue、VLT)的产品报告。该领域的科学检测与规范应用,对于保障产品真实功效、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检测热点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最新检测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